您当前的位置:信息工程学院>学院概况>学院介绍

为顺应全球科技革命与数字经济产业变革趋势,聚焦信息技术与工程领域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,信息工程学院于2025年8月正式组建。学院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,整合原建筑工程学院中土木工程、工程造价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、艺术设计学4个优势专业,与电子信息工程、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2个特色本科专业强强联合,实现专业资源的优化升级,致力于打造多领域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工科学院。

一、专业设置与办学荣誉

学院围绕信息与工程两大核心领域,开设6个特色本科专业,形成覆盖电子信息、土木建筑、艺术设计三大板块的专业集群:电子信息工程、土木工程、工程造价、艺术设计学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、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。各专业紧密对接行业需求,课程体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。

学院在办学质量与思政建设方面成果突出,核心荣誉包括:四川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(系),为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示范经验;拥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,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,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协同;工程造价教师团队获评2023年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师团队,团队教学能力、科研水平与育人成效获省级权威认可。

二、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

学院始终坚守“以学生为中心、信息赋能,智慧交叉,融合创新”的核心育人理念,其中“以学生为中心”为根本导向,“信息赋能”为技术支撑,“智慧交叉、融合创新”为发展路径,构建起“专创融合、理实融通、产教协同”的特色培养模式。

为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衔接,学院通过三大核心途径落实培养目标:一是理实融合,打破理论与实践壁垒,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操作、项目实训紧密结合,夯实学生实践根基;二是课赛融合:以学科竞赛为牵引,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,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;三是课证融合:依托行业标准设计课程,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对接,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。最终目标是培养“专业基础实、实践能力强、综合素质高”,兼具社会责任感、创新创业精神,且能深度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三、实践教学资源建设

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,构建“校内实训+校外实践+课证融通”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,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能力培养平台。

(一)校内实训平台

校内建成3大综合实习中心(覆盖建筑工程、电子信息、艺术设计领域),并配备20余个先进专业实验室,核心设备与技术对标行业前沿,包括建筑工程类,BIM(建筑信息模型)实验室、工程地质实验室、PMST(项目管理模拟)实验室;电子信息类,电气综合设计实验室、电子工艺实验室、通信原理实验室、信号与系统实验室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、单片机技术实验室;艺术设计类,视觉美术实验室、数字设计工坊等。

(二)校外合作网络

学院与40余家建筑、设计及电子电气领域的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,共建实践教学基地,为学生提供真实场景的实习与就业通道。合作企业涵盖:建筑工程类,如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、四川臻晟千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、四川兴天华项目管理有限公司、四川臻品雅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;电子电气类,如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、东方电气集团、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(四川分公司)等。

(三)课证融通机制

依托教育部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考点与“3D产业学院”认证体系,学院将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纳入课程体系。近三年,学生累计获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843项(平均每年超280项),立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320项(年均100余项),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
四、教学成果与育人成效

(一)课程建设成果

学院持续推进课程质量提升,已建成多层次、高水平的课程体系:省级重点课程包括省级一流课程、课程思政示范课、应用型示范课及精品课程等10余门;校级优质课程包括校级一流课程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20余门,形成“省级引领、校级支撑”的课程建设格局。

(二)学科竞赛成绩

近三年,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,奖项覆盖电子信息、土木建筑、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:

国家级奖项:累计斩获74项,其中一等奖10项;

省级奖项:累计获得136项,其中一等奖20项;

国际奖项:艺术设计学科学生在新加坡SGADC国际设计大赛中荣获银奖3项,展现出国际化的专业竞争力。

(三)升学与发展质量

学院考研氛围浓厚,录取率连续三年稳步提升,多名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与综合能力,成功考入国内高水平院校深造,包括四川大学、电子科技大学、西南交通大学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、西南石油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、太原理工大学等,为行业输送了大批高层次后备人才。